□ 史兴安
呼吸着飞扬的尘土,虱子跳蚤满屋跑,吃不饱饭以水充饥,担100斤麦子一口气走10里山路……这就是一个十五、六岁少年的现实生活。没有经历那个动荡的岁月,就不会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,也就不会感受到其时的习近平所承担的那份沉重。对于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少年而言,这无疑是一种苦难。但是,习近平并没有沉溺在苦难中怨天尤人,而是无限接近这片接纳了他的黄土地。他在思考,也在审视,平静而从容地面对这一切。父亲正遭到批判关押,母亲被下放,姐姐去了内蒙古……相比黄土高原物质上的匮乏和贫困,他的精神层面也同样面临着煎熬。
“生存还是毁灭”,年少的习近平也在彷徨中苦苦挣扎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在书本中寻找答案,他为自己的未来负责,也为陕北黄土高原上乡亲的生计们负责。人是需要有一些精神的,苦难是人生的财富。作为党报一分子,我应该如何吸收消化梁家河精神,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,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种定力,不折腾、不懈怠、不旁观,在遇到挫折和困顿时,不丢失自己的信仰,以进取的姿态努力工作。
艰难困苦是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的,如果可以选择,一定没人选择苦难,如果遭受了苦难,只能像钢铁一样坚硬地活下去,这需要苦难的承担者具有非凡的毅力,超人的心智,以及对更高理念追求的坚定不移。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,我必须更为谦卑的学习身边的典型,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养分,要坚守主阵地,净化报纸版面,选择受众愿意接纳的传播方式,不断提升党报的影响力、权威性,让主流声音成为时代强音。尤其在价值多元和传播方式多样的当下,一定要开门办报,不高高在上,努力让自己和群众靠得更近,让报纸和百姓更亲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,如何走进舞台中央,这就需要自我努力,这也是作为媒体人应该有的一份自觉。在过去,在眼下,在未来,我一定会坚守政治立场,干好本职,让自己手中的这份报纸有温度,有深度,有锐度,不辜负这个大好时代,不虚度,不彷徨,要让自己的人生出色出彩。
在工作中,时时处处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,不断丰满自己,在成长成熟中更好地服务群众,服务读者,用心呵护报纸的每一个版面。在生活中,对照实际,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,小挫折,想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想想当年的梁家河,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出一番事业,我们有什么理由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不能鼓足一口气,坚忍不拔,迎难而上,知难而进呢?!